你好,欢迎访问达普芯片交易网!|  电话:010-82614113

达普芯片交易网 > 新闻资讯 > 市场趋势

2005年浙江非国有工业发展呈现四大积极变化

  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和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2005年浙江省非国有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指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销售较快增长,产销衔接情况良好。2005年,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以下简称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9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销售产值19209.3亿元,增长25.6%;产品产销率达到97.5%,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私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非国有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近4万家,其中私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为2.4万家和0.7万家,在非国有工业中分别占到60%和18%;私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250.0亿元、5393.3亿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26.1%和29.8%,增幅比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分别高0.6和4.3个百分点,对全省非国有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7%和30.7%,在非国有工业中分别占41.9%和27.4%。
 
  (三)出口快速增长。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57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从经济类型的构成分析,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出口增长迅猛。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出口交货值为2488.2亿元,增长34.0%,在非国有工业中所占比重从上年的40.2%上升到43.0%;私营企业全年出口交货值为2159.3亿元,增长27.4%,占比从上年的35.9%上升到37.3%;股份制企业出口交货值为983.0亿元,增长24.3%,占比为17.0%。集体企业的出口交货值略有增长,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为49.5亿元,增长11.4%。非国有企业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浙江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中,非国有工业的比重高达96.6%,又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2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利税1522.4亿元,增长16.6%,其中实现利润916.2亿元,增长14.7%;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8万元/人。非国有工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二、呈现四个积极变化
 
  (一)非国有工业对全省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已达82.5%,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85.3%、销售产值占85.0%、利税占76.2%、利润占83.4%。非国有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全省工业经济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财政和税收的不断增长,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2005年,非国有工业企业吸纳从业人员624.8万人,比上年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4.8 %,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全省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中,重工业总产值已达95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销售产值9341.1亿元,增长26.5%。轻工业总产值10117.5亿元,增长24.5%;销售产值9868.2亿元,增长24.8%。重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速分别比轻工业高2.0和1.7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48.7%和48.6%,均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从轻重行业构成情况看,在总产值前10位的行业中,重工业行业占到7个,轻工业占3个。其中纺织、电气机械及器材行业连续三年排在前两位,重工业行业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位居第3位、第4位和第5位,而服装行业位次则从上年的第4位退至第6位。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工业生产、销售保持平衡增长,企业效益稳步回升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部分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投资规模得到遏制,生产增速趋缓。2005年,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由上年的增长38.6%、12.4%和84.1%回落到-52.9%、3.8%和10.2%,这三个行业产值增速也从上年的44.7%、33.6%和51.4%分别回落到27.1%、15.2%和37.9%。与此同时,能源工业中的燃气生产和供应(77.7%)、电力生产和供应(37.8%),装备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29.6%)和通用设备制造(20.7%),优势传统产业中的纺织(23.8%)、服装(24.4%)和食品制造(22.7%)等行业生产增速有所提高或保持在较高水平。
 
  (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批非国有企业脱颖而出。近几年来,政府在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了一批非国有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水平。2005年,全省销售额居前50位的企业中,非国有工业企业占到近30家。其中,万向集团、杭州摩托罗拉移动通信设备、东芝信息机器(杭州)等3家企业的销售额已超过100亿元;桐昆集团、纵横控股集团、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浙江东信移动电话、华立产业集团、浙江卡森实业、海亮集团、UT斯达康通讯、浙江大东南集团等9家企业的销售额超过了50亿元;还有一大批像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浙江恒逸聚合物、盾安集团、浙江龙盛控股、浙江永通染织集团、升华集团控股、宁波奥克斯空调、浙江三花集团、光宇集团、绍兴滨海石化集团、浙江天圣股份、杭州华为三康技术等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知名非国有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三、制约平衡健康发展的五个难题
 
  在看到非国有经济运行总体向好的同时,需要关注影响和制约全省非国有工业平衡健康发展的情况和问题,以便深入分析和积极应对。
 
  (一)组织结构水平较低。浙江省非国有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总体上还是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产业组织规模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和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小企业比重达92.0%,比国有企业高18.0个百分点;户均产值和资产分别为4993.3万元和4242.8万元,比国有企业分别低88.1%和91.1%,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7.3%和18.5%,明显低于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近一时期出现的产业规模集聚,还只是出现在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在相当一部分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中,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在生产、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无法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大量规模不经济的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产品质量较差,相互之间进行过度竞争,容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信用不足,阻碍非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技术密集程度较低。浙江非国有工业主要集中在中低层次的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占多数,在技术创新和采用新技术方面遇到了较多的困难,许多技术、资金含量高的项目难以引进和使用,为推进工业结构高度化带来一定难度,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005年,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研究开发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全省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还比较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1783.5亿元,占全省非国有工业比重为9.1%;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536.7亿元,比重为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131.0亿元,比重为5.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911.7亿元,比重为4.6%;金属制品业总产值836.8亿元,比重为4.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总产值299.0亿元,比重为1.5%,这几个行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但与部分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引进外资力度较弱。近几年来,浙江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但非国有工业的出口主要是依靠内资企业完成的,外资的参与力度虽有所加大,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数为6807家,比广东和江苏分别少8901家和769家。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高,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分别占24.8%和2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和2.3个百分点,而广东分别占63.3%和67.3%,上海分别占61.8%和47.7%,江苏分别占40.7%和42.6%。同时,引进外资的规模也偏小,浙江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外商和港澳台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为70.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外方资本户均投入为1575.3万元人民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4%。
 
  (四)垄断行业非国有经济比例明显偏低。在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国有经济成分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子、建材和机械这些竞争性行业,而在电力、煤炭、石化、烟草等垄断行业,非国有经济比例明显偏低。
 
  (五)土地、资金、能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对非国有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的“四紧”环境,对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一是“土地阀门”的收紧,使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全省工业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上年缩小,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进一步严格,征地程序更加复杂,征地补偿标准有所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费和占用费进一步增加,拆迁、征用等工作困难,用地报批周期较长,项目及时落地难度较大。出现土地需求大大超过供给,用地缺口仍然较大的现象。二是“信贷阀门”的收紧,使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资金约束。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资产营运效率下降,使企业资金压力仍然较大。据2005年四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111.6,感到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22.2%。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110.2,认为融资困难的企业比重为17.3%。中小企业融资依然比较困难,仍处于不景气状态。三是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有色金属、纺织原料、木材及纸浆等价格大幅上升,特别是成品油和铜、铝等有色金属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相关资源要素供应紧张,价格上升,使工业利润明显向上游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集中,下游的加工制造业在能源原材料涨价的高压下步履维艰。浙江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承受较全国更大的涨价压力。非国有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5.0%,低于全国的5.4%。即使钢铁、石化等基础原材料工业,也不堪能源、原材料涨价的重压,经济效益大幅波动。四是技术工人和普通工种工人短缺情况较普遍。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广大农村加快发展,吸纳大量农民实现本地就业,外来农民工有回流的趋势,企业存在招工不足的现象。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36条),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国36条的出台,为浙江省非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全省非国有工业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切实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非国有工业健康、快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热点排行

在线人工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10-82614113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