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达普芯片交易网!|  电话:010-82614113

达普芯片交易网 > 新闻资讯 > 时事热评

小米造车再度“辟谣”,资本游戏蕴藏的黑马之谜?

 

2月22日消息,近几天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万众期待之下,小米正式作出回应,承认一直在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也在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但还没有到正式立项的阶段。

此前,有媒体实名指出小米已经确定造车,并透露相关细节,小米股价随后瞬间大涨。

编者认为,从公告的“还没正式立项”等措辞来看,更显得意味深长,既没有全盘否认造车的意向,也没有直接承认造车,更是一种可进可退的说法。相对此前的强硬,这个回应显得温和了许多,口风有所松动。

 

实际上,种种消息显示,对于小米及雷军来说,汽车相关领域的提前布局,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小米要造车的消息流传已久,或早于2013年便已启动,并且两年后逐步开始国际专利布局。不过官方似乎也一直在“辟谣”,不太乐意透露更多实际情况。

有资料显示,目前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5%,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导航等领域。

不过,目前小米汽车相关专利技术,或尚未深入到汽车整体结构的设计领域,似乎更多的是以功能性开发为主。关键的是,以上研究趋势并未有减弱的迹象,雷军此前也有相关举动透露出对新能源汽车的不小兴趣,而最近小米也已与多家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包括一些投融资布局,这些动态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近期,新能源汽车成为“香饽饽”,各家大厂纷纷跨界,砸钱扶持造车新势力。今年开年以来,苹果、百度、阿里等科技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实际动作频繁,互联网公司拥抱汽车行业、与传统车企合作也越来越积极。

不管如何,从长期来看,小米要抓住流量红利,大概率也会加强造车方向。但小米同时作为一家手机厂商,造车路径跟早期的传统互联网巨头应该是不太一样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是否认准自己的优劣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毕竟,小米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并没有建树,且在最核心的汽车智能化上也缺乏核心竞争力, 汽车从产品制造到销售渠道,都存在各种变数且更为复杂,包括核心技术、安全性、量产及供应商、品牌形象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雷军和小米在手机领域的经验难以复用,要面临更大挑战,需要进一步适应。

因此,小米亲自下场造车的可能性也不高,后期也极有可能会和其他科技企业一样,选择加深与传统车企合作甚至直接并购,加强硬件模块和生产标准化管理,掌握智能汽车价格话事权。

鉴于硬件方面的增长潜力有限,与传统汽车公司的商业模式及估值手法不同,新型智能汽车企业有机会在更多环节获得价值量及高估值,只有软件+硬件配套,才有可能构建出真正的壁垒。换言之,未来的互联网及服务类收入的增量空间才是汽车的关键利润所在。

总的来说,小米对于新领域的态度,无疑是雷军曾在节目中自评的“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的真实反映,编者理解为在大方向相对明确,风险可控时,小米可以推进得很快,但出现风险不可控的局面时,相关决策就会变非常小心,变得克制和谨慎。从新能源汽车目前的风口态势来看,似乎更适合前者的描述。但或许仍有变数,在造车狂热的当下,也要警惕演变成为一场盲目大于实际的资本游戏,小米也保留了谨慎的一面。

虽然许多数据也显示,未来5年内全球智能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甚至达到75%左右。尽管科技公司造车是一大趋势,但这是相对于庞大成熟的社会环境体系而言的,也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发展进度并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么快,当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也应看到机遇里蕴含的风险。

编者也认为,小米造车本质上也属于智能出行生态链,未来也可以和智能家居生态形成闭环。但造车不是简单的攒硬件搞组装,是一个需要长久的技术经验积累和试错的过程,随着汽车的科技属性愈发明显,未来科技公司在涉足汽车领域会越来越深。显然,越早布局,筹码越多。

随着特斯拉,蔚来等的市值不断高涨,在这片造车江湖上,乾坤未定,谁都有可能是下一个翻盘的黑马。

热点排行

在线人工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10-82614113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