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达普芯片交易网!|  电话:010-82614113

达普芯片交易网 > 新闻资讯 > 经验交流

格科董事长赵立新:芯片产业需要积淀


    中国要跟上国际芯片公司的资金投入曲线,一定会有大量资金亏损。在芯片技术的竞争上,国家要有坚定的信心。通过积淀,让中国芯片产业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要有高度的危机感意识。我更希望企业是从市场上去挣钱,而不是靠国家拨款。”在同期创业的展讯、锐迪科先后“嫁入”豪门后,格科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格科)董事长赵立新表达了在国家支持下独立发展的决心。身处起步阶段的中国芯片产业,格科的底气并非毫无由来,以图像传感器起家,11年时间占据全球低端图像传感器市场超过50%的份额,销售额以每年近70%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十大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设计创新则不缺钱

    记者:高投入一直是制约芯片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格科微电子来说资金是一个制约因素吗?

    赵立新:如果真的有实力,企业的融资就不难。现在国内市场的资金还是非常宽裕的,行业可以给格科提供的资金也很宽裕。科技公司,尤其是芯片设计公司,盈利能力靠的是创新能力。科技靠的是创新,科技类产品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能说资金充足就一定厉害,资金不多就不行。公司只要有创新力,就会非常赚钱。

    格科的盈利能力一直比较强,靠着创立初期向同学借的200万美元本金,和在公司盈利后红杉资本和华登资本投资留下的300多万美元,一共近600万美元走到了今天,我们并不缺钱。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做成中国最有创新力的公司。如果能实现,格科就一定会成为最能赚钱的公司。

    记者:展讯和锐迪科被紫光并购了,澜起科技也在被浦东科投并购过程中,你怎么看待这种趋势?

    赵立新:并购永远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资源整合,要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经过整合,能够让效率提高、协同性提高,消除恶性竞争、低价竞争,就是好整合。

    但是要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要有高度的危机感意识。竞争是残酷的,是市场化的。这些向国资靠拢的企业不能因为被国资收购就懈怠了,不能有旱涝保收的想法,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假如因为政策让高科技企业没有危机感了,那才是真的危机。

    格科会按自己的节奏做事情,期待在未来的发展和经营上,自己努力创新技术,把海外创新的技术和中国高效的运营相结合。一个好企业,有些钱拿不到也没关系,我更希望企业从市场上挣钱,而不是靠国家拨款。当然,如果国家有支持,我们会更加大胆做事情。现在国家对芯片产业还是有相当不错的财税支持,有这些支持,我们更应该做出成绩来。

    基金规模不够

    记者:你如何看待国家要推出的千亿元级国家芯片产业扶持基金?

    赵立新:国家设立千亿元级基金对产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基金的力度还不够。第一个原因是,发展芯片很费钱,千亿元级的资金相当于200亿美元左右。像台积电这种国际上数一数二的企业,一两年的资本投入就有这么多,而且这笔钱是产业扶持基金形式,并不是直接投入。

    第二个原因是,芯片并没有那么赚钱。而基金的形式,必然是趋利的,需要有资金回报。如果芯片很赚钱,不用成立基金引导,各种资金也会蜂拥而至。如果芯片不赚钱,引导作用就不会明显,资金也不会盲目投入。

    记者:多大规模的基金能满足产业需要,能对产业起到杠杆作用?

    赵立新:可以参考国际芯片公司的资金投入曲线,根据这个曲线就可以知道国家未来芯片的发展。

    如果去看这个曲线,美国的曲线是平的,其芯片产业发展已非常成熟,投入的资金规模也相对比较固定。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曲线增长率非常高,也处在快速发展芯片的阶段。如果中国大陆能够跟上这两个投入曲线,那么不愁芯片产业发展不起来。

    当然,要跟上这样的曲线,一定会有大量资金亏损。像中国的晶圆代工,起码投入要亏10年才能跟得上国际水平。这样的亏损是产业基金做不到的。基金是要盈利的,是市场化的,有退出机制的,退出的时候需要赚钱。如果是赚钱的生意,一定不会缺钱,这就不用引导。如果是缺钱的生意,大家看不清它的商业前景就不愿意投资。

    记者:那你觉得何种方式对产业发展最有效?

    赵立新:首先,如果该领域已经形成盈利大趋势,那么不用国家基金做杠杆也会有大笔投资。想要形成这种大趋势,就需要有更大规模的投入,而且要采取比产业基金形式更能够刺激行业增长的办法。

    韩国是用国家投入的方式,直接给钱。三星[微博]早年没有发展起来时,韩国有很多政策大力支持企业。中国台湾也有较好的政策,科技公司员工的期权,在股票上市时不交收入所得税。

    我国要把高科技产业快速推动起来,完全市场化的欧美模式肯定不行。中国拥有的是劳动力的优势,而科技、科研需要长时间积累,没有国家扶持,用纯粹商品经济的方法,肯定推不动,会在竞争中输掉。发展不能心急

    记者:中国现在芯片的进口规模是23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进口。这些年以来,你怎么看待芯片产业现状?

    赵立新: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生长过程。中国的产业起步比国际晚,所以暂时落后是肯定的。通常来说,比如某一产业可能需要20年才能做出成绩,中国用了15年就做出成绩了。相对来说,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可是因为起点低,大家就希望更快,比如用5年就发展起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中国现在的芯片产业发展并不慢,不能太着急,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优势,你认为在哪?

    赵立新:首先是中国有大量基础组装的经验。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子消费品是在中国生产和组装的,更精确点来说,是把芯片买回来,组装好成为产品,再卖出去。这种组装的经验,为中国大陆的芯片设计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就像中国台湾企业,也是通过组装生产,形成对上游国际设计公司的议价能力,逐渐积累资金发展起来的。

    其次,早期的改革开放,中国走出去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国外学到了本领,回来创业,极大地缩小了国内、国外高科技行业的差距。中国高科技的发展,从全球视野上,是在非常稳定的发展和非常快速的增长。考虑科技领域的行业特点,这种发展已经相当快了。

    最后,国家一直在支持产业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非常谨慎,因为大笔资金投入往往是亏损的,所以支持的资金规模和力度与国际投入相比不是特别大,但正是这些支持,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正是有了国家亏损了资金,才有像展讯、格科这样的公司发展起来。

    记者:你认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赵立新: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积累了这么多年,已经差不多到了要爆发的阶段。中国人的优点在于勤奋,虽然现在技术落后,但这种落后是暂时的,我相信很快以中国芯片的设计为龙头,产业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但是这个发展不是缺钱,芯片有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芯片产业的商业模式是要靠不停的投入,保证制程的先进。芯片的更新换代太快,老的制程很快会不值钱了。在芯片技术的竞争上,国家要有坚定的信心。就像吃包子一样,虽然吃第一个、第二个不会饱,但是这都是积淀,在吃到第五个、第六个包子,吃到饱,中国的芯片产业就赢了。

 

热点排行

在线人工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10-82614113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